中國網民6.68億人,但鄔賀銓院士認為,中國雖然已經是網絡大國,但成為網絡強國還面臨基礎設施、技術、安全等6大關卡。
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面對熱鬧非凡的互聯網“盛宴”,給出了自己的理性“冷思考”?!俺蔀榛ヂ摼W強國,要面臨很強的挑戰?!彼f。
鄔賀銓分析,目前中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和強國相比仍顯得落后,例如寬帶速度就在全世界的六七十名之外。此外,盡管網民絕對數量很大,比例也超過了世界水平,但要到明年才能超過50%,仍遠低于發達國家80%以上的網民比例。
在互聯網應用上,鄔賀銓也認為中國仍處于初級階段,“面向消費者的應用,BAT(百度、阿里巴巴、騰訊)等做得還不錯,但消費應用不僅僅是電子商務,還包括智慧城市、互聯網醫療、智能制造等等,這些才剛剛開始?!?/P>
鄔賀銓認為,中國在技術和產業布局上也與互聯網強國有較大差距。此前很多年,中國的集成電路芯片進口額都在2000億美元以上,甚至超過了石油和糧食的進口額之和,去年才勉強低于進口石油金額。此外,液晶面板的進口額,目前依然超過糧食進口額。電腦、手機的操作系統,也都使用的是國外技術?!皬钠髽I來看,中美互聯網大會上,我們參會的15家企業,市值、估值總和,還不如美國一家蘋果公司?!?/P>
此外,中國互聯網在安全、網絡話語權、互聯網法制等3個方面的“關卡”,與發達國家比也有較大差距。
在互聯網話語權上,鄔賀銓介紹,目前全球已經建有13個“根服務器”,其中9個在美國,其他分布在日本、丹麥等國家,“中國一個都沒有”。
不過,國家和業界都已經看到這種差距,并開始努力追趕。信息產業是資本密集型,例如隨著5G到來需要芯片升級,但研發一條20納米集成電路的生產線,大約需要200億美元的投入,“光靠企業很難做到。目前清華紫光已經投入100億元收購國外企業,并準備繼續在美國等地收購芯片生產相關企業。這是和投資者聯合做的,說明社會資本也已經加入進來。這是很可喜的現象!”